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一坛老酒香飘飘 田家烧锅与香坊的百年故事

发布日期:2016-09-06

  总说香坊区的起源离不开田家烧锅,这让我不禁疑惑,一个小小的烧酒作坊怎么能成为眼前这个繁华香坊的起源呢?或者说,这个作坊的酒得有多香,才能吸引那么多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的雏形?

  嗯,今天我们就探究一下,那时田家烧锅的酒有多香……

  相传,嘉庆年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山东登州府黄县的田保辉等兄弟6人,在祖父和父亲的带领下,逃荒到吉林省榆树县田家屯投亲。或许是因为当时山东的统治者残暴不仁,或许是因为天灾人祸,总之,他们历经艰辛到东北,后来,田保辉、田炳辉兄弟二人又到了阿勒楚喀(现阿城)垦荒。

 

  《闯关东》剧照

  东北是女真族的起源之地,因此号称清朝的“龙兴之地”。满人为了保住祖先壮丽肥沃的白山黑水,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汉人可是不能随意开荒的。田家兄弟只得托人找到一个叫温八秧子的阿城旗人,给他“吃劳金”。甭管这个温八秧子是不是好吃懒做,“八旗子弟”四个字就是有钱有地位的象征。田家兄弟可不会和这种人对着干,我想,他们或许待人友善又处事圆滑,要不然作为一个“外人”,怎能在如今的红旗大街以东,油坊街以北,马家窝棚以西,开垦300垧土地呢?

 

  网络配图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有一天,交完租的田家兄弟坐在炕上数着余钱,想着谷仓里堆满的粮食,心里乐开了花。几兄弟喝着酒,吃着媳妇们做的好菜,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一家自己的烧锅。大胆猜想一下,田家这一手酿酒的手艺,说不定是从山东带过来的,就像电视剧《红高粱》里演的那样,一份配方,几代传承,到了他们这一代,碰见了黑土地上出产的优质红高粱和香坊地下清冽甘甜的井水,就此大放异彩。

 

  网络配图

  说干就干!建成的田家烧锅酒坊呈长方形,东西长410米,南北宽182米,占地面积达7.46万平方米,有将近11个足球场那么大。19世纪那时候,既得防土匪,又得防起义军,还得防洋鬼子,这围墙能有多安全就得多安全,这不,烧酒坊的围墙高2米以上,院墙很厚,墙上有枪眼,四角设有炮楼。大门设在东面短墙上,院内有房屋几十间,大多为砖瓦房,账房、车间、库房等应有尽有。中间由一墙分为两院,前院酿酒,存储高粱和干草,后院是宽敞的住宅和仓库。就此,永兴德田家的酒源源不断的从高墙里面抬了出来。

 

  田家烧锅原字号“永兴德”,图为永兴德正门旧影

  200年前的酒,咱是喝不着了,要想知道酒有多香,咱可以侧面看看,比如,来买酒的人,踩出了一条街,形成了一个镇。

 

  田家烧锅“永兴德”正门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这我想说,酒香不怕地方远。香坊区最古老的街道,当属1895年形成的安埠大街。而这条街道据说最初就是由买酒的人踩出来的。遥想当年,短褂长衫,有拿着账本的,有挑着扁担的,有人专门找田家谈生意,有人拎着小酒壶只为打一壶田家烧酒,晚上就鸡。

 

  田家烧锅的酿酒作坊

  因为酒香浓郁,卖得好,田家不仅在这里落了地生了根,还给其他汉人打了个样。逃饥荒、逃战火的汉人,纷纷效仿他们为旗人开荒,并且聚集到酒坊周围,逐渐形成了村落,名字就叫田家烧锅。酒坊的生意红火,拉动车店、旅店、店铺兴旺起来,带动手艺人开办起形形色色的作坊,使田家烧锅形成一个大集镇。到19世纪80年代,田家烧锅形成了安埠大街和十几条街巷,聚集了诸多工商业主,共有1000多户人家,4000多人口。周围的汲家店、孙家屯、柞树林等20多个村屯,群星捧月般环绕着它。

 

  各家环绕在田家烧锅周围

  据《香坊志》记载,进入19世纪90年代,田家烧锅成为东北重镇之一,可见其已经十分繁华,并且具有相当规模了。或许当时的田家酒坊如《红高粱》中那样酒香十里,也或许像山西乔家那样生意遍天下,可这些都躲不过历史车轮的碾压。

 

  19世纪末的田家烧锅

  晚清的单士厘女士在描写1903年欧洲之行的《癸卯旅行记》一书中,这样描写当时路过的田家烧锅:“旧哈尔滨,土名香坊,旧为田姓烧锅所在,五年前,俄铁路公司人欲占为中心地点,乃逐锅主而有其地。余与塞、李夫人所居,尚是旧址,尚有断垣。”

  “尚是旧址,尚有断垣”八个字看得让人揪心……

  19世纪的最后十年,田家烧锅还是东北重镇,而1903年,却只剩残垣断壁。透过历史的硝烟,不难想象,当时的田家烧锅要想生存,实在太难太难。19世纪末,中东铁路开始计划修建,繁荣的田家烧锅成了工程局的指挥部。参考单士厘女士所记:逐锅主而有其地。整个中国都在列强环伺之下,一个小小的生意人当然没什么分量。

  而1900年,也就是庚子年,义和团起义,清政府听信义和团能够刀枪不入,便于1900年对八国宣战。接下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家都知道了,毁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国陷入了空前灾难,险遭瓜分。说不定庚子国变就是压垮田氏家族的最后一根稻草,国难当头,兵匪四起,2米高的围墙再也挡不住外面的火枪炮弹,整个田家一时间只能化整为零,远走他乡。

 

  网络配图

  酒香不再,后人零落,但这个家族对哈尔滨、对香坊的影响却将永远刻在香坊的历史之中,成为起始之时一抹驱不散的浓香。

文章来源:香坊发布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4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