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散落在中东铁路沿线不为人知的俄式教堂

发布日期:2016-08-25

  提到教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但人们也许不知道,在中东铁路沿线一带还散落着许多风格各异、不为人知的俄式教堂。

  沙皇俄国为了掠夺我国资源而修建的那条中东铁路延伸到哪里,俄国的宗教活动也就随之而到哪里。这些以哈尔滨为中心连结各地的教堂其建筑风格、环境都是十分讲究的,许多传奇的故事发生在那里。这些铁路沿线上的教堂,都是坐落在车站附近,或靠近一条河,或面对一座山,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花园兼广场的大院落。给人们的印象是教堂与山、河、车站及周边的建筑是遥相呼应的。火车接近车站时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教堂钟楼的尖顶,给人们以陆地灯塔的感觉。列车停稳后在车内便能看清教堂的全貌。

 

  一面坡谢尔盖教堂

  谢尔盖教堂:1901年在一面坡车站即当时的鲁喀舍窝站北侧,由中东铁路拨款修建。这座教堂是斯拉夫式尖顶建筑,松木结构,教堂北距蚂蜒河仅300米,距当时蚂蜒河河岸公园有150米左右,公园紧靠河南岸,北岸有一座蜿蜒数公里长的小南山,山上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林中各种小鸟唱着婉转动听的歌;飞舞在教堂绿茵地上五颜六色的蝴蝶像是天堂里散落下来的花瓣。景色优美,令人陶醉。上世纪初哈尔滨至一面坡有旅游专列,每逢假日哈尔滨的外国达官贵人、名媛淑女来此度假、观光。1956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参加中共八大后乘专列回国途中经停一面坡车站,赫鲁晓夫在专车中看到这座美丽的教堂,十分惊喜,便下车一行徒步到这座教堂参谒。这座教堂于1958年关闭,之前曾为黑龙江省大骨节病研究所所用,其后被拆毁。

  圣三者教堂:1936年建立于蚂蜒河左岸,苇沙河西岸,距苇河车站500米左右。教堂位于镇上主要大街旁,视野开阔,被鲜花绿树簇拥着,站在钟楼上可以俯瞰苇河全貌。该教堂于1957年关闭。

  圣·尼古拉教堂:1934年在亚布洛尼(今亚布力)建造,这座典型斯拉夫建筑风格的木结构房屋显得十分别致,两层钟楼呈尖顶状,其长廊、台阶、大堂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教堂位于蚂蜒河左岸与车站小红山呈三角形对称;东南侧有俄罗斯村屯,教堂周边被天然树林环绕,院内各种奇花异草,花园里的花朵争相斗妍,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整个教堂内外显得肃穆、清幽。值得一提的是,此教堂是全省唯一的一座华人东正教堂,用汉语讲经。该教堂1941年关闭,此后由俄罗斯人接管,令人遗憾的是该教堂毁于1957年一场大火。

  救世主教堂:1923年在石头河子建造,教堂位于镇中央,与那座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隔道相望。院内苍松翠柏、绿草鲜花。每到朝圣日院内教徒们的欢笑声与绕城而过那条小河淙淙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上世纪初到上世纪60年代初石头河子是哈东地区俄侨及其它外侨集居地,当时石头河子有外侨学校、木材公司、电灯公司、诊所、商店及各种娱乐场所。该教堂1965年关闭,1983年被拆毁。

  另一座圣·尼古拉教堂:1939年在距亚布力25公里处的亮河修建。当时滨绥铁路有一条岔线,亚布力至楼山间的叫亚林线,该铁路于1958年拆除,当时铁路两侧有俄罗斯人居住,为方便这些人宗教活动,修建此教堂。

 

  横道河子圣母进堂教堂

  圣母进教堂:1903年修建中东路时在横道河子修建。其规模较大,建在距车站400米处山坡上,周边林木葱葱,依山傍水,教堂两侧被众多欧式房屋簇拥着,风景优美,令人留恋忘返。该教堂1955年关闭。文革期间部分被拆毁。教堂先是改为敬老院,后被改为生产队的谷仓,文革后重新修建,基本恢复了原样,现改为影视城、旅游基地。文革后有众多影视剧在此拍摄。

  散落在当年中东铁路两旁的具有异国情调的车站、农舍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半叶的各种欧式建筑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已经逝去的百年沧桑。

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7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