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哈尔滨历史故事:讲讲关于华梅西餐厅的那些事儿

发布日期:2016-04-01

 

  提起世界的名街,人们马上会想到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银座、巴黎的香榭丽舍、上海的南京路。但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的中国大街(中央大街)绝对是世界名街。那时,这里名商云集、名流汇聚、名楼林立、名店争辉。在诸多名店中,有一个规模并不大的茶食店却赫赫有名。这就是位于中央大街58号的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

  米尼阿久尔,俄文是“精美艺术品”之意,从历史遗留下来的这座茶食店小楼的老照片来看,房山的每个柱头都有一个裸体女人的雕像(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凿掉了),建筑界人士都认为这栋房子不愧为哈尔滨的精典建筑之一。当年的哈尔滨人和到过哈尔滨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家茶食店的。

 

  哈尔滨“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

  当年所谓的“茶食店”,其实就是西餐馆。提起米尼阿久尔不能不提起哈尔滨的西餐业。俄国人进入哈尔滨后,一边是修教堂解决精神食粮,一边是开餐馆填饱肚子。于是,哈尔滨的西餐业就应运而生。哈尔滨出现的第一家较为完备的西餐馆是1905年开办的中东铁路俱乐部西餐厅。哈尔滨开埠后,各国侨民争相涌入,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哈尔滨的西餐业也迅猛发展,高级西餐厅、西餐风味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哈尔滨经营西餐的既有俄国人、德国人、希腊人、波兰人,也有很多中国人。经营的主要是俄式和法式西餐。据统计,1937年哈尔滨共有西餐馆26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里和南岗,其中以中央大街两侧最为密集,共有37家。比较著名的西餐馆有凡达基、马迭尔、美国饭店、扎朱熬威、塔道斯、依日力、基度亮、爱尔密斯、亚道古鲁布、江畔观光亭、小亚道古鲁布、水上饭店、欢迎饭店、迎春饭店、民生饭店、大世界、伦敦饭店、密斯饭店、马尔斯西餐馆、新明饭店,当然其中也少不了米尼阿久尔。

  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开办于1926年,经理是犹太人E·A·卡茨,主要经营莫斯科风味的果子、咖啡等食品和西餐,雇佣的都是中国名厨师,其中有李帮庆,还有著名厨师“四大义”——王洪义、杨洪义、尤洪义、朱凤义,还有摆台高手孟宪廷。对这个西餐馆的档次、定位和特点,1934年出版的《哈尔滨和奉天》中有这样的记载:“吃茶果子店米尼阿久尔,按莫斯科式制果法制出的果子、煮的咖啡,独特的朝食、中餐、夕食,其他各种食料,价格最为低廉。”

 

  改名后的哈尔滨维多利亚西餐厅

  米尼阿久尔还在太阳岛开设了一家分号,是一座俄罗斯式全木结构的二层楼,可容纳200人同时进餐。主要经营西餐凉菜、热菜和冷饮。当年,那些旅居哈尔滨的外国侨民避暑度假,多喜欢坐在这个江畔餐厅里一边喝着冒着白沫子的乌鲁布列夫斯基生啤酒和梭忌奴牌冰啤酒,一边欣赏在江面上巡行的客轮、舢板、帆船,感觉甚是惬意。太阳岛米尼阿久尔西餐厅就是后来的太阳岛餐厅,几乎与太阳岛齐名,它甚至成了太阳岛的一张名片,当年曾被列为太阳岛的三大建筑景观之一。沦陷时期,它也曾经是日本特务机关的一个情报据点,既防范抗日活动,也监控在哈尔滨白俄事务局的动向,因为太阳岛上设有白俄事务局的别墅和活动据点。

  1929年,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与中国人开的“义气商号”合并,并改名为维多利亚西餐馆。

  1938年以后,日伪实行配给制,各种物资严重匮乏,致使饮食业处于萧条状态,西餐馆自然也难免门庭冷落。改为维多利亚西餐馆的米尼阿久尔也未能幸免。到了1945年后,沉寂多年的西餐业才重新活跃起来,大小西餐馆相继恢复营业。1947年,全市共有西餐馆69家,其中,有11家为外侨餐馆,主要由前苏联人、德国人、希腊人、波兰人经营,规模最大的是前苏联侨民俱乐部饭店。这时候,我们已看不到维多利亚西餐馆的名字,餐馆已由中国人卜大生接手经营,改为“紫罗兰西餐馆”,但仍不失为哈尔滨的一家著名西餐馆。解放后,这座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变成了著名的哈尔滨摄影社。现今又成了一家时装店。

  如今,米尼阿久尔已成了哈尔滨人遥远的记忆,太阳岛的那所漂亮的俄罗斯小楼更是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场大火而灰飞烟灭。

  哈尔滨吃西餐的历史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保留下来的老字号西餐馆只有两三家,其中最有名的一家是华梅西餐厅。 哈尔滨人常常“挟洋自居”,这里说的“洋”,当然包括吃西餐。哈尔滨人吃西餐完全受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影响,是几十年来与世界三十多个欧美国家十几万侨民同城生活的经历所致。

  哈尔滨人爱吃西餐,即便是在“反修防修”岁月,沾点“洋”的东西都在被打倒之例,但保留下来的几家西餐厅,照样卖着俄式红菜汤、面包片、煎牛排,商店里照样出售着地道的大列巴、里道斯红肠、啤酒。即便喝啤酒改用罐头瓶子,但丝毫没有影响哈尔滨人“喝啤酒像灌溉”的气势。

  来哈尔滨的客人,主人为了尽地主之谊,除了带客人品尝猪肉炖粉条、蘑菇炖小鸡等一些东北名菜外,一定还要带你吃一顿西餐。而更多的时候,吃西餐首选会去华梅菜西餐厅,唯其如此,方算上了“档次”。

  华梅西餐厅的前身是由两家西餐馆合并而成:一家西餐馆叫新明西餐厅,它成立的时间是1943年,前身叫奥林匹克西餐馆,创办人是无国藉犹太人阿涉夫诃;另一家是叫小华梅西餐馆,是由一名叫李兆梦的中国人在1945年开办的。1958年,公私合营后,这两家店合并,改称华梅西餐厅,厅址迁到中央大街112号。

  现在的华梅西餐厅解放前也曾是西餐馆,叫马尔斯西餐馆,它的创办人是一名无国籍的犹太人楚基罗曼。他最初在1925年开办马尔斯巧克力糖果点心厂,厂址在南岗区的比利时街(现比乐街),后来,他买卖逐渐做大,在哈尔滨开了四家连锁店,在大连、沈阳设有分厂,主打的产品是糖果、点心、高档冷饮,也有牛肉馅油炸包、猪肉馅油炸包、三明治、奶汁糖、奶汁大虾糖、清酥、混酥点心和面包等。产品远销欧洲。1931年以后,华梅西餐厅开始增添俄式大菜。当时除了厨师,有俄、犹、日籍服务员四十多人,每天营业到凌晨1时,生意十分红火。

  1966年9月21日,华梅西餐厅改名为“反修饭店”,直到1972年才恢复原名。“文革”期间,华梅西餐厅的经营举步维艰。“文革”结束后,哈尔滨对华梅西餐厅开始整顿,在1984年又返聘了已退休的西餐名厨,并恢复了中断多年的西餐名菜。1985年至1987年,华梅西餐厅两次进行装修改造和扩建,新购置了餐饮设备,回头客逐渐增多,成为哈埠餐饮业的名店。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在华梅西餐厅的门厅,人们总能看到一位昂首侍立的“绅士”,他会主动上前迎接客人并引领入座,他叫周毓贵。1942年,15岁的周毓贵来到哈尔滨。他先是在道外一家成衣铺学徒。1945年8月10日,与师傅同住一楼的道外便宜坊饭店掌柜,看周毓贵年轻、做事踏实,就动员他到自己开的饭店当“跑堂的”,只干了5天,饭店就关门停业。他又跑到道里魁元阁饭店当服务员。

  1946年哈尔滨解放,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周毓贵参加了工会组织,成为积极分子。

  1947年,他参加支前担架队,随东北野战军转战白山黑水,冒着枪林弹雨,不顾个人安危,抢救伤员……

  1956年,周老从部队退伍回到哈尔滨,回到魁元阁饭店,干起老本行。1959年调入华梅西餐厅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文章来源:新晚报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4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