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泰来县宁姜乡黄花村“黄花神树”的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5

  在距泰来县城东南15公里的宁姜蒙古族乡黄花蒙古族村黄花屯东南的山坡上,生长着两颗有300多年树龄的老楡树,被当地群众用蒙语誉为“商锡毛道”,汉译“神树”。

齐齐哈尔黄花村“黄花神树”的传说 

  “神树”虽经300年风霜雨雪侵蚀,仍枝繁叶茂,盘根错节,以顽强的生命力守护着黄花村这个古老的村落,见证着蒙古族群众春种秋收、繁衍生息的历史。其中:生长在山岗北坡的“神树”高14米、树干直径1.1米、胸围3.1米;生长在南坡的“神树”高15米、树干直径1米、胸围2.7米。“神树“下,树根缠绕,或相拥、或依偎、或侧卧,形态各异,千姿百态,酷似一家人和美团聚。当地群众把这两颗古树称之“团圆树”或“母子树”。每年五月初五,十里八乡的群众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情,来到老“神树”下,杀猪宰羊,祭祀“神树“,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据村里老辈人讲,“神树”从未遭遇雷击、火烧,不遭虫害,有一年天大旱,跟前别的树木枯死,“神树”仍生机盎然,三年自然灾害,是两颗老榆树的树叶和榆树钱救了全屯子的人,人们把榆树叶和榆树钱撸下来,掺上糠菜度过了灾荒之年。

  关于老榆树,民间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人们对老榆树寄托美好的期望,一直是作为当地蒙古族人的图腾来供奉,视为“神树”。

齐齐哈尔黄花村“黄花神树”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期,在嫩江流域生活着满、蒙等游牧民族,以放牧、渔猎为生,在一个蒙族部落里,生长着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男的叫巴特、女的叫格桑花,因不满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半夜逃婚,骑马顺嫩江南下,一夜狂奔,人困马乏,天刚放亮,打眼一望,但见此处溪流潺潺、水草茂盛、山花烂漫、鸟啼蛙鸣,宛如世外桃源。巴特、格桑花参拜完天地后,在此居住下来,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生活,先后生了7个儿子,家业逐渐也越来越大,可谓骡马成群、牛羊成帮。在离此50公里有一黄龙洞,住着一个黄风怪,看着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觑视他们的一切。遂作法,顷刻间,狂风大作,黄沙漫卷,遮天蔽日,吹翻帐篷,卷走牛羊,成为黄风怪的美食。巴特多年的劳动成果被黄风怪尽数掠去,并且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要来两次,弄得巴特尔苦不堪言,一筹莫展,每天借酒消愁。

  一日,巴特酒后朦朦胧胧进入梦乡,梦见床前飘来一位童髯鹤发老者,手里拿着两个布袋,对其言;“给你两件宝物,一是黄荚树种,另一个是桑植树种,按天空北斗七星图案,将黄荚树种种在外圈,可夹住黄风怪的势头,里圈种上桑植树,可削弱黄风怪的风势,摆上北斗七星阵法,定可战胜黄风怪”。说完,转瞬即逝,巴特醒来,发现床头果真有两个布袋,打开一看是树种,慌忙跪拜。原来是太白金星下凡,指点迷津。巴特遂召集7个儿子商议,按太白金星旨意,将7个儿子分派出去,按北斗七星方位去种树种。一年后,所种树种生根发芽,叶子是对称的,成双成对,在枝条上布满了利刺。秋后,满山遍开满了一串串金黄色的小黄花,田野中飘散着阵阵清香,沁人心扉。每到春天,桑植树结出串串桑植果,引来人们采摘。巴特一家人坚持不懈种树,终于成功摆上了“北斗七星阵法”,降服了黄风怪。一家人又过上了祥和幸福生活。他的7个儿子散落在7个部落,由于种植黄荚树,降服黄风怪,黄荚树功不可磨,遂以黄花命名村名,所属7个部落均称黄花村。现在经并村,只有“神树”村称黄花村。

齐齐哈尔黄花村“黄花神树”的传说 

  巴特与格桑花一直活到100岁,在一个夜晚,两人双双寿终正寝,按蒙族殡葬风俗习惯,将其葬在山上,不留坟包。惊异的是发现在他们坟上长了两颗榆树,相互依偎,守护着山山水水。黄花村300年来,未遭遇大的自然灾害,9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四面一遍汪洋,唯独“神树”残留,“神树”庇护了众多的灾民,度过了难关。他们的子女死后也都埋在周围,围绕在父母的左右,形态各异。后人念其巴特一家治沙功劳,福佑一方平安,每年五月初五都搞祭祀活动,已成为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曹博皓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