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行走黑河七大历史遗址 从1万年前的黑河说起

发布日期:2017-06-28

  边境城市黑河历史悠久,遗留下许多值得一看的遗址,如果你想深度了解黑河的文化,那不妨去这些遗址走一走,看一看。

  墨尔根副都统衙门遗址

  墨尔根副都统衙门遗址位于嫩江县嫩江镇第一小学院内。清代,嫩江是驻兵戍边的地方,称“墨尔根”,为满语“骑射”之意。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筑成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始设邑。二十九年(1690年),黑龙江将军自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移驻墨尔根城。三十三年(1694年),又自黑龙江城移来副都统一员与黑龙江将军同驻墨尔根城,便为墨尔根副都统伊始。三十七年(1698年),墨尔根副都统移驻齐齐哈尔城,翌年黑龙江将军亦移驻齐齐哈尔城,留协领驻墨尔根城。四十九年(1710年)复设墨尔根副都统衙门,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裁黑龙江将军,改设黑龙江行省,墨尔根副都统归其管辖;1908年,裁墨尔根副都统,置嫩江府,始定名嫩江,并一直沿用至今。

 

  墨尔根副都统衙门复建规划图

  黑龙江将军和墨尔根副都统的设置,为争取雅克萨战役的胜利和黑龙江流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黑龙江将军和墨尔根副都统的设置、移驻和撤废的时间,集中体现了清代东北边疆军事局势、经济人口等变化,以及清王朝统治者为维护其对东北的有效统治,而在东北地区进行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政策的转移。

  清朝在东北所设置的副都统衙门对于清代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墨尔根副都统衙门有着二百多年悠久历史,对了解清代东北驻防八旗的兴衰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7月,黑河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嫩江县政府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拟在原址复建墨尔根副都统衙门。

  西胜侵华日军防御工事遗址

  西胜侵华日军防御工事遗址位于逊克县西兴乡西胜村西2公里的山南坡,北侧紧邻逊克县至孙吴县公路,南面是逊毕拉河冲积平原和开阔平地,现为农民耕地。

 

  西胜侵华日军防御工事遗址

  该遗址内共有2个工事、1个碉堡、1个瞭望哨,均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工事面积约20平方米,里面有通风孔、掩蔽体、出入孔。碉堡面积约为6~7平方米,有射击孔和入孔。瞭望哨面积约为5平方米,有入孔和瞭望孔。这4处建筑间距不等,远的间距约250-300米,近的间距约150-200米,相互之间没有战壕或其他路相通。

  该遗址是上世纪40年代侵华日军修建的,具体驻军、部队番号不详,逊克县志也无记载。

  猛犸象化石点遗址

  猛犸象化石点遗址位于嫩江县伊拉哈镇永发村(农垦九三管理局荣军农场场部东南砖厂内),该遗址为1992年砖厂职工取土时发现的,当时出土猛犸象化石骨七块,现存嫩江县文物管理所内。资料记载,当时在取土坑内12米深土层中发现了遗址,后对其进行了回填。现遗址所在为一个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深2至8米不等的大坑中。

 

  猛犸象化石

  猛犸象主要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至1万年前的北半球,体型较大,一般高3至5米,重约5至10吨,以草和灌木叶为生,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这批古生物化石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北方古代生物及地理气候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线索,同时为研究松嫩平原古动物群的分布和古地质的构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清代武显将军墓遗址

  清代武显将军墓遗址位于嫩江县科洛镇科洛河北科后村北2.5公里处的北山南坡,建于清代道光三年(1823年),为武显将军楚公勒兰保及夫人德都勒氏合葬墓。

  该遗址原为青砖墓院,现存墓碑较完整,碑额为汉白玉质,长宽各62厘米,高23厘米,上雕二龙相蟠,头在下,尾在上,中间有一个大穿孔,另有六眼,正面方框边栏内刻有汉、满文各一行,背面浅雕二龙戏珠,中孔下方框内刻楷书“本支百世”四字。龟趺为青花岗岩石质,长128厘米,宽64厘米,高36厘米,龟背有一凹槽,为碑身下榫处。

 

  清代武显将军墓遗址

  碑身为汉白玉质,高120厘米,宽54厘米,厚19厘米,正面边栏内浅雕云水纹图案,栏内左刻汉文碑文,右刻满文碑文:“诰封武显将军楚公讳勒兰一品夫人德都勒氏之墓”。背面左刻汉文、右刻满文,为碑人之记。在此碑之西50米处有土穴6处,为墓穴,均已被掘,毁坏严重。墓院内墓门南开,东北角及东南角各有树木,周围散落大量青砖,四周均为耕地。

  2006年3月,黑河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观山屯侵华日军哨所旧址

  观山屯侵华日军哨所旧址位于孙吴县卧牛河乡卧牛河村观山屯东南5公里,始建于1937年,主要是保护日军通往东北部公路而修筑的,对行人、车辆进行检查。

 

  观山屯侵华日军哨所旧址  

  岗哨主体建筑为地上混凝土浇筑,建筑面积20平方米,呈六边形,门两侧外墙各长3.1米,其余三面外墙长3.9米,门朝西南,宽0.85米,高1.70米。其墙壁厚1米,外侧高2.7米。在东南、东北、北墙各设一个观察射击孔,射击孔外宽0.9米,内宽0.5米,高0.5米。

  岗哨是黑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揭露日军侵华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军事和历史研究价值,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龙头山清代墓葬群遗址

  龙头山清代墓葬群位于五大连池市城东2.5公里处的讷谟尔河南岸。墓区略呈圆形分布,由西北至东南方向排列,面积约2.2万平方米。

  墓葬区北部为陡崖,其余三面为环形土筑围墙,残高0.6米。山下西南1000米处立有1座石碑,东2.5公里朱家粉房处立有2座墓碑。据《德都县志》记载,整个古墓群内有成行坟茔230个,石碑5座。2002年5月3日,有9座墓葬被盗,现仍保存有214座墓葬。

 

  龙头山清代墓葬群遗址

  1976年,城郊公社在龙头山建2级提水站时,所挖渠道从古墓群通过。当时共挖掘墓葬7个,其中3个套棺;外棺是用2寸厚的松木板卡做成的,内棺是用独帮、独天的松木板制成。棺内一男二女,根据服饰判断为清朝末期中小官员的墓葬。由于出土时补服和顶戴已损坏,碑文风化无存,其品级和姓名无法考究。出土的还有梳妆匣子、烟袋、酒壶、金鞍马等器物。

  龙头山清代墓葬群遗址于1976年黑龙江省“一普”调查时被发现,为了更好地保护该遗址,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1981年10月8日,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黑河市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柞树岗西遗址

  柞树岗西遗址位于逊克县干岔子乡柞树岗村西北300米处,中部较高,形似椭圆形慢岗,西是较平坦开阔耕地,北、东有一条黑龙江支汊,现成为养鱼池,南是开阔耕地,耕地南侧为小山脉。遗址主要位于小丘之上,基本随山丘形状,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25米,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

  遗址地表为黄色土壤,大部分地方沙化,像是人为搅动形成的。遗址内没有明显的土堆和红烧土,只有少量的陶片,多为褐色夹沙陶片,有纹饰的较少陶片均为手工制作。1990年6月,由省考古所组建黑龙江淹没区文物普查队前去考察,首次发现该遗址,并根据采集的标本确定为早期铁器时代遗址。遗址对黑龙江岸边早期铁器时代的研究十分重要。

文章来源:今日黑河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