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永宁寺碑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发布日期:2017-05-25

  核心提示: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对边境地区,尤其是黑龙江流域女真族领地的管理,除了对西阳哈用兵以外,更主要的是采取了怀柔和招抚政策。使得处于原来元朝统治下的女真等各部“悉境归附”。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对边境地区,尤其是黑龙江流域女真族领地的管理,除了对西阳哈用兵以外,更主要的是采取了怀柔和招抚政策。使得处于原来元朝统治下的女真等各部“悉境归附”。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辖与经营,制定政策,派人前往,“以召圣意”。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派遣邢枢偕同知县张斌等人千里迢迢前往努儿干,招抚吉烈迷各部首领归服。次年入朝,明政府予以抚恤并下令设置了奴儿干卫。以后的4年间,明朝皇帝3次派遣使臣到奴儿干征纳贡赋,加强管理,继续招抚。“奴儿干等处来归野人”归服后,随即设置卫所。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夏初,奴儿干首领忽剌冬奴等人来朝,奏请“于奴儿干要冲地区”设立元帅府,朝廷准奏,并于当年闰四月下令批准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任康旺、王肇舟、佟答剌哈一应人等为都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官职,并派遣钦差内官亦失哈率同前往奴儿干莅职。前前后后,钦差内官亦失哈等人在永乐至宣德20余年的时间里,共10次往返京城与奴儿干,“镇抚慰安”东北边疆各族人民,为明朝政府统辖、管理黑龙江沿岸地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亦失哈再一次到奴儿干时,在黑龙江口附近恒滚河交汇处,特林地方古城,衙署之西特林村北5里的江岸石崖上,利用原观音堂的旧基础,修建了永宁寺,塑造佛相,雕绘金身,以供瞻拜,借以“柔化斯民,使之敬顺。”并在距江岸只有咫尺之遥的悬崖绝壁顶上,竖立了一座永宁寺碑,又叫永乐碑。碑文记载了亦失哈奉喻来奴儿干的过程、修建永宁寺以及朝廷亲民抚慰等。宣德七年(1432年),亦失哈又一次到奴儿干特林,见“民皆如故”,“独永宁寺破毁”,亦失哈及随行人等“甚为震惊,视为大逆”。毁坏寺庙的吉烈迷人“悚惧战栗”,唯恐被杀。亦失哈没有惩罚“吉烈迷毁寺者”,而

  是对当地民众“好生柔远”,进行安抚,“特别宽恕,斯民谒者,仍宴以酒,给以布物,愈抚恤。”使得当地男女老幼,贫富百姓,感到欢欣鼓舞。咸啧啧之曰:“天朝有仁德之君,乃有贤良之佐,我属无患矣。”(《重修永宁寺记》)可见亦失哈对毁寺一事处理得很成功,收到了非常圆满的效果。接着,亦失哈又遣人重修永宁寺,重新塑造,恭请佛相。百姓亦乐于出力。重新修建的永宁寺远胜过从前,金碧辉煌,华丽典雅。当地百姓,不顾山高路险,或水路或旱路,远者百余里甚至数百里,赶来进香朝神,顶礼膜拜。此次又重新立了碑,名字叫“重建永宁寺碑”,又名宣德碑。两块碑皆立于寺前,永宁碑前额题有“永宁寺记”,碑文的首行为“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碑阴刻有女真文、蒙古文。石碑的侧面仍刻有汉、女真、蒙、藏四种文字。宣德碑题有“重修永宁碑记”。这两块石碑详细地记述了设置奴儿干都司的经过,亦失哈多次宣谕,跋山涉水,镇抚其地的情况。永宁寺虽然年久失修,业已湮沉,但这两块石碑在原址上巍然屹立了将近500年之久。

  “永宁寺碑”和“重建永宁寺碑”,既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东北部疆域领土管辖、巡边的历史见证;女真各部臣属明朝的历史见证;更是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清咸丰十年(1860年),沙俄侵占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后,在清光绪十一年(1855年)的时候,曹廷杰奉吉林将军希元之命前往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调查,而后又到奴儿干城所在地特林地方,亲眼见证了永宁寺碑并写进《西伯利东偏纪要》。书中记述了永宁寺被毁,改建成东正教堂后,仍然可以见到“二碑尚蔚然立于庙西南百步许”,并将碑文拓下带回,这样,才有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1904年,两块石碑被拆运至海参崴博物馆。

  “永宁寺碑”现存今俄罗斯海参崴阿尔谢涅夫博物馆,地址为:海参崴斯维尔特兰大街20号。实际测量结果,永宁寺碑碑高102厘米,宽49厘米,厚26厘米,碑底座为38厘米。

  “重建永宁寺碑”现存“滨海边区国营阿尔谢涅夫B。K博物馆综合体”所属的“国际展览中心”,地址为:海参崴彼得大帝街6号。实际测量结果,重建永宁寺碑碑高120厘米,宽70厘米,厚32厘米。

文章来源:中国网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