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记录俄侨三代人在哈尔滨的生活及历史

发布日期:2019-07-16

 

《六角街灯》作者李文方

 

《六角街灯》作者:李文方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15年8月

我们被迫离开了北方的家乡

只有面貌酷似俄罗斯的 哈尔滨 终止了俄国子民的流浪

温暖了心中的悲凉

从此不再极度悲痛哀伤——

这是一位曾经长期生活在哈尔滨的俄罗斯诗人,在回到前苏联并侥幸逃过大清洗之后,于晚年创作的作品。诗中,他对哈尔滨这个第二故乡充满了感恩和深深的思念。

20世纪初,沿着中东铁路的轨迹,来自俄罗斯的移民大潮让哈尔滨这个“小渔村”一下子沸腾起来,变成了一个多语种、多民族,具有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敞开了欧洲通往远东的大门。

俄罗斯侨民在中国城市哈尔滨居留长达一个世纪之久,随着哈尔滨外侨养老院中年事已高的俄侨老人渐次谢世,这段特殊的历史从现实进入了记忆。但是最近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六角街灯》,使俄罗斯侨民在哈尔滨的生活和情感历程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日,记者采访了小说的作者李文方。

小说记录了俄侨三代人在哈尔滨的生活

记者:您的长篇小说《六角街灯》,被誉为首部描写俄侨在哈尔滨生活状态和情感波折的史诗性作品,您写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什么?

李文方:哈尔滨是一座有着开放传统的国际大都市,有过许多国家的侨民在此居住。俄罗斯侨民是其中人数最多,留居最久的。俄侨于哈尔滨生活的高峰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平时有数万人,最多时有二十余万人。这些俄侨与当地中国居民间杂相处,比邻而居。对于他们的生活习俗、从业活动,乃至他们的音容笑貌,上了年纪的哈尔滨人都还记忆犹新。然而,岁月无情,我们深恐这些记忆,会在不可避免的代际交替中,最终消散。于是,我写作了这部记录俄侨三代人在哈尔滨生活的长篇小说。希望这部小说中寄托的对我们旧日邻居的深深怀念,会引起中俄两国对往日友善交往的记忆,促进今日相互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也为哈尔滨固有的多元文化底色增添光彩。

记者:《六角街灯》情节跌宕起伏,我省文史学家、作家范震威评价说:“我打开文方新作《六角街灯》读了下去。谁想这一读竟然没有放下,从早到晚,又至入夜,差不多用了十多个小时,终于将小说读完。”请您介绍一下小说的主要情节?

李文方:书中,我描写了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百余年间在哈尔滨生活的俄罗斯侨民三代人的故事。以新中国建设初期一位苏联援华专家的女儿卡秋霞,与一位在哈尔滨长大的中俄混血儿男青年秦厚木相爱的故事为主要线索,他们由通信相识、相爱而发展到决定结婚,最后却因中苏关系交恶,导致劳燕分飞的不幸结局。作品以第三代在哈俄罗斯人和同龄中国人的视角,回叙了整个二十世纪哈尔滨俄罗斯人的生活史。女主人公卡秋霞,尽管心灵遭受巨大创伤,但她对中国、对哈尔滨仍充满热爱、眷恋之情……

小说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记者:《六角街灯》不仅是百年哈尔滨俄侨的生活写照,而且也融入了大量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如哈尔滨的欧式建筑遗存,哈尔滨的多元文化传统,哈尔滨的音乐、绘画、表演艺术渊源,其中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您是如何搜集资料的?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李文方:写一部哈尔滨俄侨的史诗性长篇作品,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为此收集资料,也有十几年了。这得益于我的工作。我是图书编辑,在编发这类图书时,就不断摘抄、留存相关图文资料。直接收集的图书、报刊、音影素材上百部,这些资料,在写作时就成为我理性向导和智慧源泉。

我想把这部小说写成俄罗斯侨民生活的史诗性作品。作品既要有独特的视角,又要有宏大的视野。通过曲折的情节以及细腻丰富、具有中俄双重文化特色的细节描绘,展现老一代在哈俄罗斯人、他们的后裔即出生于哈尔滨的第二代俄罗斯人,还有第三代俄罗斯人或中俄混血人,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命运遭际。同时,从深层次揭示和平与宽容的可贵,从而表达直抵人心的“人道主义情怀”。

记者:著名作家、翻译家高莽先生评价包括您这部作品在内的“哈尔滨俄罗斯侨民系列丛书”时说,丛书的作品在艺术上各有独到之处,在展现历史的真实、刻画生活的力度、描写细节的才赋,特别是在塑造俄罗斯人物形象上,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独特成果。

您这部小说的风格是浪漫主义氛围下的现实主义,您接触了哪些俄侨?在这些俄侨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深深地打动您?谁给您带来灵感,成为小说中的人物原型?

李文方:像我这个年龄段的哈尔滨人,都曾亲身接触过俄侨。我家原先住在哈尔滨的道里区,前楼就有一家老俄侨。那家的女儿名叫娜达莎,对我们很亲切,这本书中女主人公卡秋霞有她的成分。另外,我曾先后有过三位俄罗斯人老师,一位小学启蒙老师,是位白俄老太太。一位是我初中俄语教员,年轻苏联女孩,她就是随工程师爸爸来哈援建重大工程的。还有一位是我的高中老师,中俄混血人,我们感情非常深。这三位都给我的创作带来启发,或者说,是小说某种程度上的人物原型。

“我相信,用文学进行的沟通永远是善意的”

记者:您亲身与这么多俄侨有过交往,您觉得这些俄侨为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带来了什么?

李文方: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面向世界、包容开放的态度,友善睦邻的心愿,和忠贞不渝的坚守。高莽先生在书中前言写到:我这个在哈尔滨长大的中国人,从这些小说中也更深层地了解了俄苏侨民文化对哈尔滨的渗透与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凝聚在各种建筑物上,如哈尔滨的老火车站、霁虹桥、喇嘛台、博物馆、中央大街以及石块马路、松花江边的防洪纪念塔,还有一座座六角街灯,难怪哈尔滨具有那么鲜明的国际文化风貌。

记者:《六角街灯》发表后,专业人士和读者对作品有什么样的评价?您今后还会创作同样题材的作品吗?

李文方:此书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中新网首先发出大篇幅重点报道《黑龙江推出“哈尔滨俄侨系列”小说首部长篇〈六角街灯〉》,在全国引起热烈回应。短时间内,“凤凰网”等三十余家门户网站转发。后中新网续发评论《六角灯下的人文坚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表题为《俄罗斯侨民心灵史》的述评。一些专家称小说“是一部极具哈尔滨情味的史诗性作品”,它“带来的感动和深思,植根于广博而深刻的人文精神”,“小说凝聚着哈尔滨人和外侨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历史缩影”。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中央书城分别举行了此书的读者恳谈会,气氛热烈,读者纷纷诉说自己的感受:“许多场面,我们都亲身经历,像老俄侨临走前在八杂市前卖旧物,俄人奶牛场挤奶,等等,如同发生在昨天……”

这些赞誉,是对我的鼓励,今后我还会努力为我们的旧日邻居们写些温馨的故事,不光是俄侨,还有波兰侨民,居哈犹太人等等。我相信,文学是人类的共同语言,用文学进行的沟通永远是善意的,有益的。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1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