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

如果可以穿越,你想去谁家吃顿饭?

发布日期:2016-08-29

 

 

 

  张大千与李秋君

  内容简介

  食物是探寻民国岁月的一把钥匙,有了它们,我们和那些闪光的名字之间,仿佛有了一座桥。

  作者从“吃”下手,切入张爱玲、张大千、吴宓、黄侃、钱锺书、张恨水、周氏兄弟等二十余位民国时代文化大师的私生活,细数各位大咖的口味、嗜好、趣闻、雅事,并以此理出我们所熟悉的印象中难得的“陌生”。款款细述间,将这些大师再次予以生动描画、使之丰满。浓浓烟火气息中,这些文人的吃货本色一览无余——这,才是真实的他们。

  作者简介

  李舒

  女,复旦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

  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唱戏不务正业

  好八卦囫囵吞枣

  好历史走马观花

  好美食不远庖厨

  著有《艺术巨匠赵孟頫》《方召麐》《山河小岁月》。

  在《Vista看天下》、腾讯“大家”“入流”等设有专栏。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民国太太的厨房》作者李舒与闺蜜张悦然一起办了讲座和签售活动。李舒表示,自己在书中多选了很多比较家常的菜。“平时我们看大师,感觉好像不食人间烟火,感觉每个人都很大师,离我们很远。我想表达的是,大师和寻常人没有区别,和我们一样有爱恨情愁。包括大家看悦然,很多人感觉她是很文艺的女作家,但其实可能在我的眼里,因为我们的交往又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会发现别样的悦然。我发现这些大师,像鲁迅是一个很爱下馆子的作家。像沈从文,不太爱下馆子,吃得也很普通,最喜欢吃米线。我和张悦然都喜欢的张爱玲,在她的小说里面写了很多食物。”

  而同是作家的张悦然说,“这本书把烟火气和民国儒雅的气质结合得特别好。既有特别生活的部分,里面也有很多很沉重的部分,比如讲到西南联大等的篇章。总结起来,我在读作家、文人有关的内容,我觉得他们都很爱甜食,口味都很重。”

  而对于书中大量民国时期人的故事和资料,李舒表示,“我自己喜欢读旧报纸。我硕士研究的也是民国时期的报刊,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欢研究这一类。平时遇到比较好的(素材),我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微博有时候会变成我的读书小笔记,有些东西我会记下来,放在那里,然后会发现一些段章很有趣。我特别爱看日记。日记在发表之前,写日记的人其实没有想过读者的感受,纯粹是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写的。季羡林在日记自序里面讲过,日记里面有很多内容,比如他说去看女生打篮球就是看女生大腿之类的话,当时编辑问要不要把这个删掉。季羡林说,我丝毫不觉得那个我是不好的,少年时代的我就是这样。因为我写它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出版。现在既然要出版,我也觉得把真实的我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所以我比较偏向于日记的,我的文章很多都采信作者的日记。”

  身为闺蜜的张悦然现场问李舒:“ 如果可以穿越,最想去谁家吃一顿饭?综合考虑,要考虑饭菜的质量,也要考虑主人的友善程度。”

  李舒说,从饭菜的质量角度考虑,我最愿意去杨步伟(赵元任妻子)家吃饭。她做饭实在是太好吃了,她出过一本菜谱,而且是做给外国人的,第一个是《怎么做中国菜》,第二个是《如何在中国餐馆里点菜》。写的时候要把那个转化成外国的计量单位,我看她的菜谱,很感慨。

  而且我觉得赵元任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据说会八国语言,我觉得和他聊聊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我有一点点害怕,因为杨步伟是一个脾气非常非常大的人,她曾经骂费慰梅骂到吃到一半吃不下,哭着中途离场了。

  书摘

  张大千:爱美食也爱红颜

  张大千很喜欢牛肉,除了这道红烧牛肉面,他还做过一道摩耶生炒牛肉,摩耶是他在台北精舍的名字,这道菜最大的特色是炒出来的牛肉洁白晶亮,与木耳黑白分明。据说某次有人向画家求秘方,画家说,把里脊牛肉切成薄片,用筛子在水龙头下洗冲20 分钟,加少许芡粉调水,然后急火热油与发好的木耳同时下锅,便会有此效果。张家的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菜则是四川小吃粉蒸牛肉,这道菜香浓味鲜,里面要放大量豆瓣和花椒,有些人还要放干辣椒面,以增加香辣。但是张大千不满意普通的干辣椒面,他用的辣椒面一定要自己做,吃的时候要专门到牛市口买著名的椒盐锅盔,用锅盔来夹着粉蒸牛肉吃。爱吃到这种地步,难怪画家曾经自负地说:“以艺术而论,我善烹饪更在画艺之上。”

  张大千对于美食的热爱,似乎从很久之前就已经结成。他在上海时,常常住在浙江宁波富商李茂昌家。一次,他吃了15 只大闸蟹,然后又偷跑到街上吃了8 个冰激凌球,结果到了晚上肠胃炎发作上吐下泻。深夜前来照顾他的,是李茂昌的女儿李秋君。

  一个女人在深夜照顾一个男人,是情意的最高体现,所以,当被请来出诊的医生看到李秋君着急的样子,也急忙安慰她说:“太太,不要紧的小毛病,您请放心。”当然,李秋君并不是张大千的太太。这让张大千很不好意思,又不好解释,“心想总是自己不好,令李秋君又吃了哑巴亏” 。第二天病一好,他急忙向李秋君道歉,李秋君却只是微微一笑:“医生误会了也难怪,不是太太,谁在床边侍候你?我要解释吧,也难以说得清,反正太太不太太,我们自己明白,也用不着对外人解释。”

  李秋君和张大千的相遇,像极了古代传奇小说里才子与佳人的典型会面:据说李茂昌花了50 块大洋,买回来一幅古画,回来高兴地拿给女儿李秋君看,李秋君端详了一会儿说:“这是假画,不过作画者的天分很高,将来会有大出息。”这个作画者当然就是张大千。后来李茂昌遇到张大千,便说起此事,又邀请张大千到府上做客。张大千如约而至,看到客厅里挂着一幅署名为鸥湘堂主的《荷花图》,一枝残荷,一根秃茎,一汪淤泥,飘逸脱俗,让张大千击节称赞:“画界果真是天外有天,看此画技法气势上是一男人,但字体又瑰丽,意境脱俗又有女风,果然是好画。”这画,当然是李秋君画的。

  这样浪漫主义的会面却没有得到传奇小说般的结果,原因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最大的传闻是说张大千已有妻室,而李秋君不肯为妾,而那一方名为“秋迟”的印,似乎确实寄意“恨不相逢未嫁时”。不过,两个人确实有着不同寻常的交情,这些情意在饭桌上尤其明显。张大千得了糖尿病后,吃的菜都要经过李秋君鉴定,她觉得能吃,才会自己把菜夹到张大千的碟里让他吃。可是张大千最馋甜菜,往往就会与李秋君玩起捉迷藏的游戏。一次宴会,男女分坐,张大千没有与李秋君同席,李秋君在邻席关照他不许乱吃。一会儿,上来一碗撒着桂花末的芋泥甜菜。张大千故意大声问李秋君,这道菜能不能吃。李秋君眼睛近视,错看桂花末是紫菜屑,以为是咸的菜,就回答可以吃。张大千就赶紧挖了一大调羹吃。等到李秋君尝到是甜菜,大叫不能吃时,那一大口早就进了肚,张大千还故意说:“我问了你才吃的。”

  随之而来的是飞短流长。张大千与李秋君的大哥李祖韩去澡堂泡澡,无意间看到一份小报,上面赫然写着“李秋君软困张大千”的标题,说张大千到了上海,就被李秋君软禁在家里,禁止他参加社会活动,她要独占张大千云云。张大千看了十分不安,对李祖韩说:“小报如此乱写,我怎么好意思见三小姐。”谁知回到李家,李秋君主动把报纸给张大千看,说只要我们心底光明,行为正大,别人胡说也损不了我们毫发,不要放在心上。

  “三妹” 一张菜谱寄相思

  张大千与李秋君最绚烂的一刻,莫过于两个人一起过50 岁的生日。有心的弟子们为他们合庆了百岁大寿,张大千特意从四川坐飞机去上海给李秋君过生日,卡德路上的大风堂喜气洋洋,客厅里一对盘龙凤红烛,一幅红底洒金笺寿字,金石名家陈巨来为他们刻了一方“百岁千秋”的印章,把两人的名字和合庆百岁的纪念都包含在印章里。当天,两人合绘了《高山流水图》,就盖上“百岁千秋”的图章,还相约要一起画50 幅画互相题款,每张画都用这块图章,凑足100 幅,举办一个两人画展。

  这当然不曾实现。1949 年,张大千从东南亚到南美旅居,和李秋君天各一方。他每到一个国家,就要收集一点那里的泥土,然后装在信封里,写上“三妹亲展”。张大千去世后,人们发现有十几个从来没有被打开的信封,都是写给李秋君的,其中一封信这样写着:“三妹,听说你最近缠绵病榻,我心如刀割。人生最大憾事为生不能同衾死不能同穴。你我虽合写了墓志铭,但究竟死后能否同穴,实在令我心忧。一生曾蒙无数红颜厚爱,然与三妹相比,六宫粉黛无不黯然失色。今日犹记初逢时你一副可爱娇憨模样,铭心刻骨,似在昨日……恨海峡相隔,正是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啊!” 信中所提及的墓志铭,是指李秋君50 岁的时候在静安公墓(现在的静安公园)给自己买了一块墓地,张大千写了墓碑“画家李秋君生圹”,经石刻朱红色字立碑。在李秋君墓穴旁边,是张大千给自己买的墓穴,墓碑是李秋君为他写的“张大千之墓”。

  李秋君没有收到这些信,1971 年8 月,她因病去世,此时,张大千正在香港举办画展。起初人们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张大千,张大千的夫人徐雯波觉得不好,就告诉了他。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大千面朝李秋君居住的方向长跪不起,几日几夜不能进食。他亲笔作了一篇悼秋词,最悲痛的是末句“古无与友朋服丧者,兄将心丧报吾秋君也!呜呼痛矣……”这篇悼词据说在李祖莱手中,曾经在香港拍卖得二十万。从那以后,张大千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身边弟子常听他说的一句话是:“三妹一个人啊……”而他最常说的事情,则是1939 年的那个50 岁生日,和自己离开上海时,李秋君把自己亲自为张大千书写的菜谱交给徐雯波,对她说:“好妹妹,你能够每天在他的身边照顾他,有多好!”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