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横贯美国本土的“超级日食”让美国人大饱眼福,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狂欢。但如果在中国古代发生这种情况,那可能就不是狂欢,而是一场灾祸了,因为中国古代的皇帝们都多多少少有些日食“恐惧症”。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为什么会让皇帝们避之唯恐不及呢?
谁会想到,身为万人之上的皇帝竟然会惧怕日食,但这确确实实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子,古人认为太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皇帝,如果太阳出现日食,那就意味着皇帝失德,天下可能要遭遇灾祸,严重的有可能皇位不保,所以历朝皇帝对于日食都是有些忌惮的。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李淳风的代表作《乙巳占》,可以说是集古代日食说之大全,最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皇帝的日食观。《乙巳占》记载,日食是上天对天子发出的严重警告。关于日食不同方位的亏缺,也有不同的说法。“日蚀从上起,君失道而亡。从旁起,内乱兵大起,更立天子。日蚀从下起,女主自恣,臣下兴师动众失律,将军当之。”虽然在我们今人看来,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逻辑的,但古代的帝王们却毫无疑问地把它当真了。
其实在唐代以前,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已经是根深蒂固。在汉代,日食被认为是最为严重的天象变化,上天有什么怒气,就会透过太阳表面上的现象来警告,在汉朝每当发生日食时,皇帝就不到大殿做早朝,而到偏殿旁的小殿进行早朝,并且一切从简。同时还会安排盛大的祭祀。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干政,倒行逆施,正巧发生了日食,这让吕后心中闷闷不乐,对左右的人说:“这是因为我啊。”虽然其实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但吕后的这句话足以说明当时皇族对于日食的态度。
中国的汉代,确立了发生日食时皇帝的一些行为准则。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继位,《史记》记载,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10月、11月、12月连续三个月都发生了日食,这可把汉文帝吓个够呛,以为自己失德。汉文帝说了一些话,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我听说天生万民,为他们设置君主,来抚育治理他们。如果君主不贤德,施政不公平,那么上天就显示出灾异现象,告诫他治理得不好。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日食,上天的谴责在天象上表现出了灾异现象!我能够事奉宗庙,以这微小之躯依托于万民和诸侯之上,天下的治与乱,责任在我一个人,你们众位执掌国政的大臣好比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对下不能很好地治理抚育众生,对上又牵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以致发生日蚀,我的无德实在太严重了。”于是命令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他的疏漏。同时减少徭役和费用。
汉文帝可以说是开创了日食处理方式先河的皇帝,方式包括了下诏罪己、求贤、求大臣进言以及抚慰百姓。汉朝之后各朝各代发生日食,皇帝们无不恐惧,只是自然规律的日食竟然成为了制约皇帝最有效的工具。李淳风的《乙巳占》中详细地记载了皇帝应对日食的方法,基本上也是在汉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乙巳占》中说,发生日食后,要穿戴赤色头巾以助阳气。皇帝要穿着素服,不能在正殿活动,太史要随时观注日食的变化,如果有变化,马上敲鼓,大臣们都穿戴好赤色头巾,带剑。到了清代,可以精确地预报日食了,对于日食皇帝的做法也开始正规和程式化,成为国家专门的礼制的一部分。
皇帝们恐惧,大臣们却找到了一种向皇帝进谏极好的工具。皇帝们惧怕日食,各朝的大臣们便利用日食向皇帝进谏,委婉地批评国家的政策、人事,给皇帝提个醒。这个顺水推舟的行为是否会起效呢?还真有成功的。
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在位时,养母窦太后临朝执政,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把持朝政大权,最后发展到要杀掉刘肇。偏巧发生了日食,大臣丁鸿借着日食上奏,说太阳是皇帝的象征,日食就代表着臣在君上,阴凌于阳,这是臣子专权压主的表现。应该趁大变之际,除掉奸臣,顺应天意。汉和帝刘肇早有除掉窦氏一族的打算,正好找到了合适的时机,10多天后,汉和帝收缴了窦宪的印绶,窦宪和诸弟们都自杀了,一举振兴了朝纲,日食可谓是功不可没。
当然了,也有奸臣利用日食祸害忠良的。东晋十六国中前秦厉王苻生生性残暴,他即位不久就发生了日食,当时的奸臣董荣进言说,太阳是天子的象征,“天子乃一国之王,日堕则是王堕,司空王堕之名与陛下相克。”这符生听了,马上就把王堕给杀了,以消日食的灾祸。可怜王堕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死了。可见,在专制体制下,日食能否起到制约皇帝的作用,主要还是取决于皇帝的德行。日食对于明君来说,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对于昏君来讲,则是无意义的。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