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提起郑板桥,人们称道的是其书画、诗赋。其实,这位封建士大夫流芳后世的,却恰恰是其为官之建树。他心系民间疾苦,常怀济世救民之心;两袖清风,不贪不奢;为官堪为民作主,出污泥而不染,因此招致官场妒疾,只好弃冠而去,以卖书画为生。
乾隆九年(1744年),郑板桥任范县知县。在衙门口贴一幅楹联:“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自古言道:“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板桥先生反其道而行之,真难能可贵也。他在任时,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乾隆十一年(1746年),自范县调署潍县。同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经常发生人吃人现象。潍县原本繁华大邑,因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
郑板桥把百姓疾苦牵挂于心,借竹缘情,托物言志,其《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任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俚语。而郑板桥被贬官后离开潍县时,三头毛驴一车书,两袖清风而去。其《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
其仁爱之心,由咏诗退贼故事可窥之。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 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先贤郑板桥的为官处世之道,或许能给今人以启示。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