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海珠中路一带,在古代就有这样船来船往的繁华景象。图/fotoe
今日的人民路和海珠中车水马龙,与水道搭不上边。可是,若让时光倒流千年,你会惊讶地发现,今人民路一线原来是一条足有40米宽的护城河。因“濠”字本有护城河之义,这条水道原名就为“西濠”。这条河上舟楫往来,水运十分繁忙;而今海珠中一线,原来是风光旖旎的南濠,濠畔杨柳依依,朱楼十里,管弦丝竹,不绝于耳。看着此情此景,你自然会想起“东方威尼斯”这个词,而“水绕重城俨画图,风流应不让姑苏”这两句诗的意境,也鲜活地呈现在了你眼前。
大宋广州西城
已有国际学校
上一期我们说了“耿直爷”程师孟运筹帷幄,用不到一年时间修成周长13里的宋西城,阜财门、善利门、航海门、素波门等古城门,印证广州千年财富的故事。不过,从1070年中任广州知州,到1076年进京为官,程老爷子在广州待了好几年。作为一个有名的实干派,城墙修完后,他又开始大修学校,自己还经常跑去给学生讲解经书,希望慧眼识珠,在岭南找几匹“千里马”出来。
程老爷子学养深厚,亲自设坛讲学,不仅吸引了很多本地学子,不少外地学生也远道而来,负笈求学。
后来,住在蕃坊里的外国孩子也纷纷申请入学,想听程老爷子讲解圣人之道。那时候的蕃坊,居住者以阿拉伯商人为多,想来程老爷子精通阿拉伯语的可能性极低,外商子弟纷纷要求入学,可见其汉语能力着实不差。说起来,“国际化教育”在今天还是挺时髦的词儿,不想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广州就有了“国际化课堂”的萌芽,这座古老商都的国际范儿,你不服不行。
不过,广州第一所专为外商子弟设立的国际学校,是又过了三十多年才办起来的。据史料记载,1108年(宋徽宗年间),官方特意在蕃坊建起了“蕃学”,据说这是中国史上最早的专门培养外国学生的国际学校,官方特意选择了既有学问、又熟谙外商生活习俗的博学之士为老师,招募外商子弟,学习中国文化。
提起广州的蕃学,《宋会要辑稿》用这么一句话:“诸蕃之遣子弟,仰承乐育者,相望于五服之南矣。”我虽然不怎么懂古文,但看到“仰承乐育”这四个字,也可以想像当年蕃学的受欢迎程度。
由于文献的缺乏,广州古代第一所国际学校的具体位置已经不可考了,但它既然开在蕃坊,自然在西城之内,离我们上一期说的阜财门、善利门、素波门、航海门不会太远。换句话说,这一所在古代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国际学校,也在另外一个意义上印证了“千年广州财富天下闻”。
(注:本文参考了《越秀史稿》《岭南饮食文化》等文献。)
“宋三城”(子城、东城、西城)示意图。图/fotoe
海珠中路“南濠”是另一幅《清明上河图》
说到这儿,问题来了,如果你穿越到千年以前的广州西城,参观广州古代第一所国际学校之余,你总要出去玩玩吧?整个大宋广州西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惠民药局位于南濠畔
宋代百姓也有“医保”
其实,西城里好玩的地方多着呢。不信,你读一读这几句诗:“少年行乐随处佳,城南濠畔更繁华。朱楼十里映杨柳,帘栊上下开户牖。”它说的就是西城南濠的旖旎风光,宽阔的南濠两岸,杨柳依依,店铺鳞次栉比,简直是另一幅《清明上河图》。濠畔林林总总的食肆里,既有让中原文人莫名惊诧的生猛海鲜;也有来自北方的馄饨、面饼;想品尝异域风情的,还可以在这里尝一尝“韩肉”——这道美食来自韩国,当时人们形容它“如羹而少汁加醡也”,想来与今天流行的韩国烤肉大为不同,如能实地品尝一下,真是很棒。
吃饱喝足了,还可以去娱乐场所逛逛——那时叫瓦舍勾栏,听曲子看杂耍;实在吃撑了,肚子不舒服,你也不用发愁,南濠街上还有惠民药局,进去开个方子抓把药,都是很方便的事。如果你是因为吃撑了才进去看病,不大可能有免费药给你;但那时的穷苦百姓,是可以在这里拿到平价药甚至免费药的,换言之,那时就已有“医保”了。
南濠消失于历史长河
记忆藏进“南濠街”地名
聊到这儿,问题又来了,这一条风光旖旎的南濠,到底在哪儿呢?其实,它就在今天的海珠中路一带,唐代的时候,这里水域宽阔,是千船云集的码头区,称为西澳;到了宋代,“西澳”渐渐淤塞,景德年间(1004~1007),地方官再次深挖古西澳,将其“升级”成一条宽30米的水道,70多年后,西城筑成,西澳改名“南濠”,即“西城城南内濠”之意,海珠中路附近的南濠街由此得名。据说,当年地方官拓宽西澳,意在一举多得:聚集各内渠之水,排入珠江,避免水患,是其一;城内一旦起火,可就近用濠水灭火,是其二;台风大作之时,供云集于珠江上的中外船舶进濠避风,是其三。台风一起,珠江上停泊的船舶居然需要躲进避风港,江面之宽阔,远非今日可比。
西濠蜿蜒今人民路一线
本是护城河水运好繁忙
大宋西城有南濠,也有西濠,不过这西濠却在城外。早在西城修筑以前,今人民路一线就已是一条水道,出于防御起见,城墙就修在了水道的东岸。据史料记载,这条水道宽约40米,北接烟波浩渺的兰湖(今流花湖公园之所在,本是兰湖的一部分),沿着城墙蜿蜒南流,流至约今日状元坊一线,汇入珠江。根据《新华字典》,“濠”本来就是护城河的意思,这条水道被称为西濠,也就不难理解了。
西濠一流就是千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消失。河上水运十分繁忙,沿岸码头林立,码头以前俗称“水脚”,故而才有了“六甫水脚”、“七甫水脚”、“八甫水脚”等地名。今天,当你在人民路上驻足停留,听着高架桥上的车声,恐怕很难想象得出昔日一濠碧水的景象。不过,西濠虽然消失无踪,但有关它的记忆却在“西濠二马路”这样的地名里隐藏了下来。
今日海珠中路一线,千年前是舟楫往来的南濠;今日人民中路一线,千年前是帆影簇簇的西濠;而西濠与南濠之间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宋代大市街。如果你穿越回去,一心想要“买买买”,建议你一定要去大市街。不说别的,这里光是珍珠宝石就足够你挑花眼;如果你是香薰爱好者,这里的阿拉伯蔷薇香水也肯定能成为你的心头好。要知道,当年程师孟老爷子修完西城后,还写下了这样几句诗:“千门日照珍珠市,万瓦烟生碧玉城,山海是为中国藏,梯航尤见外夷情。”可见,他对广州的国际范儿颇为自豪,而大市街的繁华也可见一斑。
花桥果桥跨南濠
共乐楼冠盖岭南
对了,讲了这么多“大市街”的八卦,我居然忘了告诉你“大市街”的具体位置。它约在今天的惠福西路中段和东段,顺着大市街一路往西走,就是西城墙上的城门——金肃门。其实,金肃门是西城墙上的一个城门,另一个叫做丰乐门,位置就在今天人民路与西华路交界处;昔日这两个城门口的热闹景象,我们也不必多说,让我好奇的是,当时那些城门的名字,怎么都那么好听呢?
一千年前的西濠和南濠上都有桥,南濠上还有两座,南边的那座叫果桥,位置就在今天大德路与南濠街路口的西北侧,离南城墙不远;北边的一座叫花桥,位置大约在今天南濠街北边,这桥建得可是相当雄伟,高高横跨于宽30米的南濠之上,桥畔还有一座高达16米的高楼,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被称为“共乐楼”,据传是程师孟老爷子用修西城后剩下来的建筑材料建成的。
南宋诗人方信孺曾任番禺县尉,闲下来没事的时候经常会到南濠游玩,对号称“南粤之冠”的共乐楼印象颇深,还专门为它写了一首诗:“真珠市拥碧扶栏,十万人家着眼看。独恨登临最高处,举头犹不见长安。”诗人对京城的眷恋先放在一边,这首诗却让我对当年共乐楼的风光心向往之,恨不能也穿越过时间的长河,到此一游,念上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然后在众人惊讶的目光里潇洒翩然而去。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