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黄帝,史上最伟大的官二代

发布日期:2017-05-19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简直就是一份优秀干部的履历。少典何许人也?说出来吓你一跳:中原一个大部落有熊国的首领。从司马迁的行文里可以清晰地看到黄帝是官二代。

  

  严谨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甚至谨慎的普通文化人,是不承认商以前中国史的。他们认为商朝之前的中国历史属于考古学范畴,不是信史。国外的历史学家和国内疑古派都持这样的观点。国内民族主义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坚持认为从三皇五帝到商朝的历史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是千真万确的存在。他们说不能因为白天看不见月亮,就说这嫦娥姐姐没房子住。大部分中国人则不愿意卷入这场有生之年看不到结果的笔墨官司,于是索性采取执两用中的态度,把疑古派和民族派的观点调和折中了一下,认为中国信史当从黄帝说起,原因很简单——司马迁他老人家就以如此观点撰写了千古不朽的《史记》。古今中外,没有人敢否定或能否定了这部仅仅五十余万字的纪传体通史。

  身残志坚的司马迁在自传体的文章中说他写书依据了大量史料。面对浩如烟海的政府档案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资料,以及自己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寻访得来的大量真伪并存、良莠参差的历史信息,他以一己之力做了巨大艰辛的鉴别工作,对其中荒诞不经、前后抵牾、语焉不详、矛盾百出的,弃之不用;表述清晰、内容详实的则留下来做文字润色后写入书中;介于二者之间的,大刀阔斧地予以深入辨别,再度审校,确有价值,方才采用。在信息记录和保存原始落后的古代,在汉武帝一手营造的严酷政治环境下,在遭受极端羞辱之后,他居然能写出一部千古不朽的史学巨作,实在是匪夷所思,令人肃然起敬。

  他从黄帝开始写,咱们就从黄帝开始说。

  中国人喜欢神化领导。这与烂熟的农业民族的祖先崇拜心理有关。史圣也难逃窠臼。他一开篇就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简直就是一份优秀干部的履历。少典何许人也?说出来吓你一跳:中原一个大部落有熊国的首领。当然,他的名气之所以在中国史上黯淡无光,是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太厉害了,压住了老子的气场和光芒。顺便交代一下,他的另外一个儿子是炎帝。说远了,接着说黄帝。从司马迁的行文里可以清晰地看到黄帝是官二代。这样的血统与出身,一般人无法企及。

  接着,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接连不断地出现,使得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和广大群众生来愚钝,基因野蛮,不可药救,只能匍匐在黄帝脚下,服从领导,一心奉献。《史记》说黄帝居然在几个月大的时候便会说话了,而且文采丰盈,出口成章;刚进入儿童期,就具备了非凡的洞察力;少年期则显得敦厚诚实,品行高尚;青年期更是干练成熟,具备了高级干部德才兼备的特质。所以说,黄帝最终荣登大宝是命中注定的,普通老百姓和一般的官二代不要跟他较劲。

  黄帝全面主持工作以后,做了不少千古流芳的事。下面分类分项,逐一道来。

  军事斗争。黄帝上任时的社会形势非常糟糕,整体情况与现在的中东差不多,诸侯征战,百姓罹难。公孙轩辕不得不走先军之路,狠抓军队建设,以战去战,主动出击,征讨军阀,平息暴乱。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历史功效,尤其是打败“南霸天”蚩尤以后,无人再敢坐大一方,抗衡“中央”。

  外部的忧患消除之后,最麻烦的问题来自内部——炎帝不听使唤,公然与黄帝对抗。看来为了长治久安,为了政权稳定,这兄弟俩得干一架了。于是乎,有一天战争终于在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爆发了。打仗的具体地点古代叫阪泉。是役被称作阪泉之战。这一仗打完,政治形势才真正实现了“四夷咸服”。

  下来的任务就是建设了。

  国家建设。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此时还没有出现。黄帝也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元首,而是部落联合体的盟主。但是他的许多执政行为却颇似日后皇帝所为。首先,他对不听话的诸侯有处置权,轻则叫到“中央”,诫勉谈话,追究问责;重则亲自带兵讨伐,甚至废其名号,直接吞并。

  其次他经常巡视各地,督查经济建设情况。向东,访贫问苦于东海之滨;向西,调研巡查于崆峒山麓;向南,跋山涉水于湘江熊山;向北,降服荤粥于蛮荒之地。这一切,对于稳定社会,巩固国防,发展经济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用“废寝忘食,服务百姓,不忘使命”来形容他老人家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再次,他注重发挥表率作用,身体力行,狠抓公职人员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管理。他常年东奔西走,南征北战,不为自己搞小动作谋福利,一切从简。无论走到哪里,支一顶帐篷就是办公和休息的地方,不事铺张,不求奢华,两袖清风,呼呼作响。

  第四,注重政权机构的监察管理。或许是他已经意识到“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道理,所以设立左右大监之职,监察百官和诸侯,防止班子内部和队伍内部滋生腐败,伤及政权。他还善于官吏管理工作,恰如其分地做到量才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部的业务才干,使他们以特长服务人民,报效国家。比如根据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人的性格特点、作风倾向、业务特长等,让他们分掌民政、文教、政工、军事,以副职身份辅佐自己料理中央朝政,践行吊民伐罪宗旨。

  第五,注重文化发展。“迎日推策”,参与历法制订,指导农业生产。由此可见他也认识到了“无农不稳”的深刻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的哲理呼之欲出。

  第六,也是他治国理念中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史记》说他:“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他顺应天地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虫豸,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其它用品。这段话分明就是说他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力制订并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家庭建设。领导干部的家庭建设问题,不仅关乎个人政治声誉,甚至直接影响到政权能否良性发展。这一点,黄帝有着清醒的认识。

  司马迁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即黄帝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她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为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居于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居于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她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

  从文字表述中可以看出,他的家庭建设非常成功,在工作之余还为国家培养了信得过、靠得住的接班人。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是毛泽东同志祭黄帝陵一文中的八句话,是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伟大的历史成就的高度概括。从司马迁的记述中,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这些伟大的历史功勋实际上是基于点滴的勤奋和细致的行为的。追思这勤奋和细节,不只是为了怀念,更是希望能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启迪。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