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

父亲也是一项无人能取代的工作

发布日期:2017-06-07

  “还有只有我才能做的工作等着我呢”

  “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电影《如父如子》

  一个男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也许应该放弃只从自身出发成为父亲的想法,接受“只有当一个孩子接受和承认你为父亲,你才能成为父亲”的现实。

  ——是枝裕和,日本电影导演

 

  《如父如子》剧照

  1

  我很喜欢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当初被圈粉,源于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看了他编剧导演的电影《如父如子》(日文原名《そして父になる》直译为中文名的意思是:于是成为父亲。)。

 

  野野宫良多一家

  野野宫良多(福山雅治饰),日本一个出色的中产阶级,事业有成,妻子绿温柔贤惠,6岁的儿子庆多可爱懂事,他是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良多有很强的事业心,常年忙于工作,周末也频繁加班。陪伴孩子这件事儿,几乎由妻子一个人承包了。虽然绿偶尔会埋怨良多,但是善解人意的她也能体谅良多的辛苦,所以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包容,也能让关系达到一个平衡,一切也还算风平浪静。

  然而有一天,医院的一通来电让一切平静幻化为泡影。

 

  良多唯一的儿子在出生时被医院护士“误抱”了。

  所以,6年来身边这个朝夕相处,精心栽培的孩子,并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

  经年累月的陪伴积淀下来的情感,与素未谋面的血亲,两者之间,究竟应该选择“时间”还是“血缘”?

 

  斋木雄大和妻子斋木尤加利

  2

  与野野宫良多换错孩子的是斋木雄大 ,一个破旧电器行卖灯泡的老板。

  斋木家的物质条件不像野野宫一家那样优渥。除了被抱错的长子琉晴外,雄大还有一个儿子和女儿,年迈的岳父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妻子尤加利除了要照顾3个小孩子外,还需要做兼职工作来补贴家用。一家5口人靠着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倒也能苦中作乐。

 

  与良多不一样,“能推到明天做的事情,绝对不在今天做”是雄大的工作信条,但他愿意把大把的时间给孩子。

 

  雄大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们玩刚修好的玩具

  在街头巷尾放风筝,和孩子们在海洋球里打成一片;乐在其中地给孩子们修理七零八落的玩具;推掉周末朋友的棒球之约,只为和孩子们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3

  怀着“流着同样血液的人,最终都会越长越像,也会和自己越来越亲”的信念,良多选择了交换孩子。他相信依靠血缘这份纽带,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并没有那么难。

  然而,事与愿违。

 

  孤独的琉晴

  性格开朗,甚至有些顽皮的亲生儿子琉晴住到良多家后,并不认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父亲。从自由自在的放养,变成了关在金丝笼里的圈养,他一点儿也不快乐。

  良多依然没昼没夜地工作。

 

  用牙膏在镜子上画画,两个巴掌来回地敲琴键,反复地打单机游戏消磨时间……对于琉晴来说,虽然现在住在“像酒店一样”的家中,但没有人陪伴,也没有什么乐趣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啊!在这种缺乏“温度”的氛围中,他无比思念在乡下的养父母。

 

  于是,琉晴选择了逃跑。他趁绿熟睡之后,一路逃票,奔回了乡下的雄大家。

  每个孩子的行为都是在响应爱的召唤,在哪里感受到的爱多,自然而然就会向哪里跑去。

 

  虽然庆多离开生活了6年的家,也感到不适应。但是雄大能给予他更好的理解和支持。

  他知道父亲这个角色,仅仅凭借血脉相连,是不够的,想要孩子正真地接纳自己,一定要付出足够的时间互动。

 

  所以,他让庆多和自己一起修电器;挑庆多有兴趣的话题,给他讲故事;陪他一起洗澡,玩“喷水”的游戏……

  与琉晴在良多家的形单影只相比,生活在雄大家的庆多很少只身一人。新家的父母,都以足够的热忱努力着,期待自己能正真走进孩子的心扉,认可他们的父母角色。

  4

  虽然良多事业有成,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父亲这个角色中,与骄傲、出色的良多相比,接地气甚至有些邋遢的雄大反而更受孩子的欢迎。即使举止得体,谈吐优雅的良多,打心眼里就看不上那个喝饮料咬吸管的雄大。

  关于如何做一个父亲,雄大与良多有过这样一次争论:

 

  别看雄大平日一副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样子,遇到养育孩子的问题,他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怼得学富五车的良多哑口无言。

  逃不掉的血亲关系决定生理意义上的父母,但想要成为孩子心理意义上的父母,是要花时间陪伴,并付出努力的。

  一个父亲的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他能挣多少钱,而在于他是否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陪伴孩子,他的心能否正真地和孩子贴在一起。

 

  是枝裕和,日本电影导演,《如父如子》导演、编剧

  5

  谈到《如父如子》这部影片的创作灵感,身为导演,同时也是该剧编剧的是枝裕和说,这一切来自于,他做父亲之后的一些思考。

  “一个父亲到底什么时候才算真正成为了父亲?” “怎样才能使一个男人变成父亲,是血缘关系,还是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枝裕和说,这是他长久以来被困扰的问题。

  是枝裕和在他的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分享过这样一件事情:

  由于筹备电影的拍摄,他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一天晚上,好不容易挤出一点空档,回到妻子和女儿守着的家中,三岁的女儿在房间一角读绘本,不时朝他瞥几眼,流露出很在意他的样子,可就是不到他身边去。

  女儿看到他后很紧张,是枝裕和留意到这一点,自己反倒也紧张起来。父女俩就在这种微妙的氛围中度过了那个夜晚。

  第二天早晨,他又要赶去工作,女儿送他到玄关,临别时却像跟客人告别一样,毕恭毕敬地对他说了句:“下次再来啊。”

  是枝裕和说,他这个父亲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其实内心非常狼狈,也很受伤。他真切地感受到,亲子关系,仅靠“血脉相连”是不行的。由于忙碌,他与女儿相处的记忆,在她心里已经完全没有了痕迹。

  “一个男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也许应该放弃只从自身出发成为父亲的想法,接受‘只有当一个孩子接受和承认你为父亲,你才能成为父亲’的现实。”这是是枝裕和后来找到的答案。然而这个认可的过程,少了时间与耐心的陪伴,是不太可能完成的。

  6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逐渐与父母分离的过程。细细回想漫漫人生路,父母能正真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也就他年幼时那十多年。往后的日子,随着他升学、工作、结婚、生娃……很多人与孩子相处的日子,从每天的朝夕相伴,到周末见面,再到一年的两三次……

  年轻的时候,我们追求自我实现,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用大把的时间扑到工作上,在他最需要我们的那几年,忽视了陪伴的重要性。然而成长只有一次,往后的日子,我们只能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台湾作家

  7

  我在想,没人陪伴的童年和没人陪伴的老年,都一样的孤独寂寞吧。昨天是六一儿童节,明天又到周末了,即使再忙,也陪陪孩子吧!(by新芽)

  声明:新浪育儿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新浪育儿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