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

别把食物当奖惩工具 2/3父母不懂食育

发布日期:2017-04-17

 

  尽管父母都知道,给孩子全面的营养很重要,但很少有人落到实处。最近,美国一项国家儿童健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父母根本不懂“食育”。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任重道远。

  孩子的“食商”不太高

  日前,美国密歇根大学儿童医院对1700多名4~18岁孩子的父母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6的孩子日常饮食非常营养,仅1/3的父母认为给孩子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超半数家长不能很好地识别哪些食物有营养,两成父母认为不必限制孩子对甜饮料和垃圾食品的摄入量。研究负责人莎拉·克拉克说,家长工作繁忙使得在家吃饭次数减少,全家更趋向于选择方便食品和快餐。但这些食物往往富含糖、脂肪,容易导致儿童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儿童对食物的偏好是另一大难点,高糖、高脂肪食品通常口感更好,家长不得不在孩子和垃圾食品中间进行一场“拉锯战”。

  如今有个新概念——“食商”,即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科学饮食有概念,知道什么食物健康,什么食物不健康。遗憾的是,中国孩子的“食商”不太高。《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以下简称《指南》)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快餐食用率较高,尤其是肉类、煎炸食品、含糖饮料为主的西式快餐。其能量高,维生素、膳食纤维少,是诱发超重和肥胖的因素之一。儿童吃零食、喝饮料的情况也很普遍,6~11岁、12~17岁人群每周至少喝1次饮料的比例分别为32.9%和42.3%,而且城乡差别不大。《指南》指出,孩子喜欢吃的零食中,坚果相对营养,但能量较高,不宜过量食用;辣条、甜饮料等能量高、盐多、糖多,其他有益营养素少或几乎没有,常吃会增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还会影响食欲,改变饮食习惯,不利于正餐的摄入以及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现实生活中,中国孩子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不在少数。《指南》数据显示,56.8%的9~15岁学生偏食;另一项调查发现,60.28%的学生有挑食行为。中国孩子面临营养不良和肥胖双重挑战。

  父母饮食教育不到位

  儿童膳食不均衡的背后,是父母教育不到位。《生命时报》记者曾多次目睹家长以非健康食品和甜饮料“贿赂”孩子,比如“让医生看看你的眼睛,爸爸一会儿给你买饮料”“下次考100分,妈妈带你吃炸鸡”等。另外,隔代养育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老人的纵容,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吃饭时,家长对孩子表现出过度纵容或严厉的两极分化现象。《指南》指出,经常边吃饭边看电视的孩子占42.3%,因看电视对进餐影响较大的比例为39.4%;进餐时父母“经常”或“有时”批评学龄儿童的比例分别为14.8%、27.5%,孩子会因批评而“吃不下饭”或“勉强吃一点”。研究表明,消极情绪、吃饭不专注,可导致孩子更倾向于吃不健康食物,严重的会诱发胃肠道疾病。

  父母要做“会吃”的榜样

  国外研究表明,儿童的营养行为与父母直接相关,父母以身作则,能增加孩子的果蔬摄入量。母亲是食物的主要购买者,更能影响儿童营养饮食行为的形成。

  要想培养高“食商”孩子,从父母做起。第一,家长应学会并将营养常识融入生活,改变自己的不健康饮食行为,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一起吃饭,引导孩子选择健康食物。第二,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选择、购买、烹饪中,学习合理搭配和烹饪,养成自己做饭、在家吃饭的习惯。第三,和孩子一起去农村,在耕种、采摘等体验中,让孩子了解食材的生长,懂得选择营养的食物。第四,营造轻松愉悦的就餐环境,不要在吃饭时批评孩子,不要把食物当成奖惩工具。

  孩子应了解食物和营养相关知识,比如平衡膳食宝塔、食物多样化原则、荤素搭配等;看得懂营养标签,避免选择添加了大量盐、甜味剂、香精的加工食品;学习烹饪,避免今后过度依赖外卖;三餐合理,重视早餐,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开展“食育”。日本2005年就颁布了《饮食教育基本法》,其中包括家庭营养教育推进会议。美国则由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发起“让我们行动起来”运动,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坚持健康饮食,多和孩子一起动手准备营养丰富但低糖、少盐的健康晚餐。

  北京电力医院儿科主任 夏艳斌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